尾礦成分與原礦礦石的組成、品位及選別方法有關,其中可能超過國家工業“三廢”排放標準的項目有:pH值、懸浮物、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化學耗氧量及重金屬離子等。
一、尾礦水的凈化
尾礦水的凈化方法,取決于有害物質的成、數量、排入水系的類別,以及對回水水質的要求。常用的方法有:
1、自然沉淀。利用尾礦庫(或其他形式沉淀池),將尾礦液中的尾礦顆粒沉淀除去。
2、物理化學凈化。利用吸附材料將某種有害物質吸附除去。
3、化學凈化。加入適量的化學藥劑。促使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
尾礦水循環再用,并盡量提高廢水循環的比例,以達到閉路循環,這是當前國內外廢水治理技術的重點。只有在不能做到閉路循環的情況下,才作部分外排。
尾礦廢水經凈化處理后回水再用,既可以解決水源,減少動力消耗,又解決了對環境的污染問題。據資料報道,美國有六個選礦廠的廢水回用率達95%。
尾礦回水一般有下列幾種方法:
一、濃縮池回水 由于選礦廠排出的尾礦濃度一般都較低,為節省新水消耗,常在選礦機械廠內或選礦設備廠附近修建尾礦濃縮池或傾斜板濃縮池等回水設施進行尾礦脫水,尾礦砂沉淀在濃縮池底部,澄清水由池中溢出,并送回選礦廠再用。濃縮池的回水率一般可達40%~70%以上。大型選礦廠或重力選礦廠,采用濃縮池回水,一方面可在濃縮池中取得大量回水,減小供水水源的負擔;另一方面,由于提高了尾礦濃度而使尾礦礦漿量減小,因此可降低尾礦的輸送費用。
二、尾礦庫回水 將尾礦排入尾礦庫后,尾礦礦漿中所含水分一部分留在沉積選礦尾礦的空隙中,一部分經壩體池底等滲透到池外,另一部分在池面蒸發。尾礦庫回水就是把余留的這部分澄清水回收,供選礦廠使用。由于尾礦庫本身有一定的集水面積,因此尾礦庫本身起著徑流水的調節作用。 尾礦庫排水系統常用的基本形式有:排水管、隧洞、溢洪道和山坡截洪溝等。應根據排水量、地形條件、使用要求及施工條件等因素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所需要的排水系統。對于小流量多采用排水管排水;中等流量可采用排水管或隧洞,大流量采用隧洞或溢洪道。排水系統的進水頭部可采用排水井或斜槽。對于大中型工程如果工程地質條件允許,隧洞排洪常較排水管排洪經濟而可靠。國內的尾礦庫一般多將洪水和尾礦澄清水合用一個排水系統排放。尾礦庫排水系統應靠在尾礦一側山坡進行布置,選線力求短直,地基均一,無斷層、滑坡、破碎帶和弱地基。其進水頭部的布置應滿足在使用過程中任何時候均可以進入尾礦澄清水的要求。當進水設施為排水井時,應認真考慮其數量、高程、距離和位置,如第一井(位置低的)既能滿足初期使用時澄清距離的要求,又能滿足盡早地排出澄清水供選礦廠使用的要求,其余各井位置逐步抬高,并使各井筒有一定高度的重疊(重疊高度△h=0.5~1.0m),圖已示出。澄清距離的目的是確保排水井不跑渾水。當尾礦受水面積很大,在短時間內可能下來大量洪水。為能迅速排出大部分或部分洪水,可靠尾礦庫一側山坡上,在尾礦壩附近修筑一條溢洪道。所有流經排水系統設施的排水井窗口、管道直徑、溝槽斷面、隧洞斷面等尺寸和泄流量需經計算后再結合實際經驗給予確定。 圖1 尾礦庫縱剖面示意圖 1-初期壩;2-堆積壩;3-排水管;4-第一個排水井; 5-后續排水井;6-尾礦沉積灘;7-反濾層;8-保護層; 9-排水溝;10-觀測設施;11-壩坡排水溝;12-尾礦池 尾礦庫回水率一般可達50%。如礦區水源不足,尾礦庫集水面積較大,并有較好的工程地質條件(如沒有溶洞、斷層等嚴重漏水的地質構造),則回水率可高達70%~80%。 尾礦庫回水的優點是:回水的水質好,有一部分雨水徑流在尾礦庫內調節,因此回水量有時會增多。缺點是回水管路長,動力消耗大。
三、沉淀池回水 沉淀池回水的利用,一般只適用于小型選礦機械廠。由于沉淀在池底的尾礦砂,需要經常清除,花費大量人力,故選礦機械廠生產規模大、生產的年限長時,不宜采用沉淀池回水。
四、某銅礦 回水利用典型案例 某銅礦日產生廢水量3萬噸左右,呈酸性,并含有重金屬離子,造成礦區內大塢河嚴重污染。為此,該礦將部分廢水用于廢石場噴淋浸出銅,回收廢石銅金屬,大限度利用銅資源。部分廢水則排入尾礦庫,與庫中堿性水中和澄清后,返回選礦作為生產用水。剩余的廢水經過處理站處理后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再排入河流,排放的水質達地面水的標準。目前,選礦機械廠回水復用率達76.4%。
選礦仍不忘環保,這才是今天的環保選礦理念。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不如青山綠水青山更重要。
上一篇內容:黃金尾礦利用重力選礦設備再次回收收到了良好的收益
上一篇內容:垃圾變廢為寶的好工具-移動式破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