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礦是如何形成的?我國地域遼闊,江河水系發育,金礦地質條件優越,具有豐富的砂金礦產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知有砂金礦床點3200多處,砂金礦化點和重砂異常區數以萬計,它們分布于27個省(市、自治區),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區。下面匯總四大金礦選礦設備性能分析
四大金礦選礦設備性能分析
三.金礦選礦設備-金礦離心機簡介
我們的專業工程師通過對離心選礦工藝存在的問題不斷進行分析改進,使得冠誠重工生產的臥式全自動連續排礦離心機在選金礦、鎢礦、錫礦、汞礦、鈦礦、鉛鋅礦、鐵礦、錳礦、鋯礦等礦物方面得到了成熟的應用。選礦過程穩定可靠,無需停機便可實現精礦的排放回收。生產過程自動化管理,選礦富集比高,通常可達到1000-3000倍,回收率比常規重選設備顯著提高。
四.選礦搖床是重力選礦的主要設備之一,它廣泛應用于選別鎢礦、錫礦、鉭礦、鈮礦、金礦和其他稀有金屬和貴金屬礦。可用于粗選、精選、掃選等不同作業,選別粗砂(2-0.5mm)、細砂(0.5-0.074mm)、礦泥(-0.074mm)等不同粒級。也可用于選別鐵礦、錳礦和煤礦。當處理鎢礦、錫礦等礦石時, 選礦搖床的有效回收粒度范圍為2-0.22毫米。
砂金礦的形成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砂金補給源、水動力條件、地貌特點。現側重從這三方面綜合分析我國砂金分布圖的特征。總觀我國砂金礦產資源具有點多、面廣、成群成帶、集中分布和資源儲量雄厚等特點,是世界上主要砂金資源國家之一。如湖南的湘江、資水、沅江、汨羅江,江西修水、昌江、信江、新安江水系的砂金主要分布于江南古陸的板溪群、冷家溪群地層出露的地區;川西北地區的砂金礦其補給源主要來自前震旦系碧口群、志留系茂縣群及中上三疊統地層,及其中的原生金礦點;兩廣交界一帶的砂金主要分布于加里東褶皺基底震旦系與前寒武系地層中;大小興安嶺一帶的砂金主要分布于海西期巖漿巖大面積出露區。大多數砂金礦床的物質來源具有多源性例如,金盆砂金礦的物質來源主要是白堊系下統含金礫巖層,其次為二道洼群中的分散含金石英脈、侏羅系含金礫巖等多源補給。又如琿春河兩岸大面積分布的中酸性巖漿巖中的含金石英脈及含金破碎蝕變帶周圍的伴生金礦及第三紀含金礫巖是砂金的補給來源。
我國砂金礦床(點)大多數分布于山岳地帶,如大、小興安嶺、長白山、阿爾泰山、秦嶺、天山、龍門山、雪峰山、幕府山、云開大山等山區,在構造上這些山區多屬褶皺隆起帶,經強風化剝蝕(侵蝕)作用,為砂金沉積區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來源,而砂金的形成又要適合的地形場所。金礦選礦設備砂金的富集主要依附于以下條件。上一篇內容:選礦設備廠家為告訴您礦石性質化學組成研究的重要性
上一篇內容:選礦設備的開發和應用對國家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